3月22日,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,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王绣春表示,已督促各地加快恢复全国交通运输秩序,全面纠正擅自封闭高速公路、阻断国省干线、硬隔离农村公路等行为,目前已基本实现全国各类堵点和卡点应撤尽撤、应通尽通。截至3月21日,各地在服务区、高速公路出入口、普通国省干线、客运站、客运码头等不影响正常交通的地方设置的卫生检疫站也大幅减少。

全面纠正“硬隔离”等不当行为,无疑合乎当下之需:置于疫情防控视角下,“硬隔离”已是用力过猛;放在复工复产语境中,“硬隔离”更是人为添堵。在国内疫情防控成效已显的背景下,对其进行全面清理,不是“可为可不为”的选择题,而是“必须为之”的政策动作。

都说“道路通,百业兴”,路网贯通,才有人流、车流与物流的畅通,才能以流动性赋予经济社会更多想象空间。可在疫情发生后,很多地方为了减少人员流动、避免输入扩散,都将“封路”作为防疫棋盘中的重要落子。有的村落还直接堆土拦路,抑或是挖沟毁路。

特殊时期,这些行为或许还可以理解。但动辄将道路强行切断或硬质隔离,切断的不只是疫情传播渠道与扩散链条,更是人和物的末端流通网络:有些路被堵了后,很多生活物资与生产资料进不去、出不来,一些农产品难上行、农资难下行。壁垒多了,社会交流就会被阻断、活力就会被抑制,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感知通道会被堵塞,到头来整个社会的生活生产也会陷入“脑血栓”。

正因如此,战“疫”开始后,打通交通大动脉、畅通微循环,就融嵌在了物资保供的保障举措中。交通部明确公路交通网络不能断、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能断、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不能断;公安部方面也表示,对未经批准擅自设卡拦截、断路阻断交通等违法行为,要立即报告党委、政府,依法稳妥处置,维护正常交通秩序。而在2月下旬,全国恢复交通运输秩序电视电话会议召开,要求各地分区域差异化管控,打通交通堵点;明确疫情低风险地区,要全面取消道路通行限制,恢复正常交通运输秩序。

如今,随着疫情形势持续向好,各地复工复产已摁下快进键。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就已明确要求,所辖县区均为低风险的省份,要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。

“复工就是稳就业,复产就是稳经济”,在疫情让整个社会承压逼近阈限的情况下,复工复产已攸关社会稳定、经济发展大局。当此之时,更有必要把做好道路保通保畅工作,纳入促进复工复产、恢复经济社会秩序的大盘子中去考量。也只有全面纠正“硬隔离”、清除那些堵点与卡点,避免过度防控对社会发展空间的挤压,复工复产之路才能畅通无阻。

鉴于此,对目前仍存的那些防疫卡点,也该进行必要性评估和清单化管理,并因时而变地进行动态调整。

“在时间的大钟上,只有两个字——现在”。把握好眼下这段疫后恢复的关键窗口期,加快复工复产已成当务之急。此时,消除那些梗阻,保障国民经济“大动脉”和“毛细血管”的畅通,也已是箭在弦上,不容缓发更不能不发。


责任编辑:高文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