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人民有信仰,民族有希望,国家有力量”,文化能凝心聚力、正本清源,是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。“两手抓,两手都要硬”,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物质财富富足,也要精神财富丰润。精神事业、文化文艺、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文化之“根”,守住文化之根,才能铸就民族之魂。
坚持“守正创新”,才能守根铸魂。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广泛认可是树立文化自信,提高文化软实力的必要前提。我们要善于“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”,把优良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有机结合,在传承中发展,在发展中传承。当下的经济发展、政治发展都要以古为鉴,但要有所扬弃,结合当代特征,有所创造、有所创新。
坚持“人民导向”,才能守根铸魂。“知屋漏者在宇下,知政失者在草野”,人民是历史的见证者,也是历史的创造者。文化文艺、哲学社会科学为人民而创作、是服务于人民,就要绘民景、写民生、达民意。《诗经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兰亭序》、《清明上河图》、《阿房宫赋》这些文学精品流传至今仍炙手可热,是其作者源于民心、取于民生,把准历史脉搏、积淀自身经验的产物。以人民导向就是作者走出象牙塔、避免曲高和寡的与人民融合的道路。
坚持“文化富民”,才能守根铸魂。文化强国,产业富民。非物质文化遗产、物质文化遗产悄然成为当代青年人渴求的精神粮食、追逐的品味生活,成了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大众消费品。找到文化与发展的契合点,搭乘“互联网 ”的快车,立足自身优势开辟发展路子,是“文化富民”实践之路。如“故宫淘宝”将故宫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融入到文创产品,摒弃传统的科普、介绍路线,主打文化衍生产品,用“接地气”、“有温度”的文字推送,俘获的大批消费者的“芳心”。
“以古为镜,可以知兴替;以人为镜,可以明得失”,70年艰苦奋斗,我们以书籍、文字作“古镜”,以老子、孔子等历史名人作“人镜”,所以才有今天的国家欣欣向荣、民族繁荣昌盛。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守住文化之根才能有底气、有生气的站在世界性的历史舞台。(双河乡 廖晋熠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