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原标题:《愚公移山》等经典作品入藏徐悲鸿纪念馆)


历经9年改扩建工程,焕然一新的徐悲鸿纪念馆于17日上午9:00正式向公众开放。《愚公移山》等120余幅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、油画及素描作品,为观众展示了这位画坛巨匠的传奇人生。

新馆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,是老馆的三倍多,包括两间文物修复室在内的藏品库区面积1799平方米,观众活动区面积约5000平方米。4163平方米的展览陈列区里不仅有固定陈列展厅,还有逾700平方米的临时展厅。新馆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展区,共展出120幅徐悲鸿的代表作。

新馆最大的亮点是在地下一层设置了现代化的文物库房。据徐悲鸿纪念馆书记王红英介绍,库房分为油画储藏区、轴画储藏区、图书资料储藏区、素描储藏区、遗物开放展示区、鉴赏区及机动区,实现了文物的分区分类规范化管理,并安装了现代化的恒湿恒温空调系统。“书画和油画类作品保护各有特点,干湿度和温度都有不同需求,所以我们都做了分区,未来可能还会设置文物修复区。”

装饰一新的徐悲鸿纪念馆,灰色的外墙庄严肃穆。一楼展厅的最大亮点是复原了徐悲鸿故居的部分场景。1947年,徐悲鸿搬到东城区东受禄街16号居住,该庭院为徐悲鸿用卖画所得购买。进入灰墙红门的“院门”后,里面的房间面积虽不大,却简单雅致,“写生入神”几个字挂在屋门正对面,角落里书桌后面的墙上挂着“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”两幅字联,对面墙上还挂着四幅花鸟画。据介绍,复原的这处庭院是徐悲鸿临终前最后的居住之地,徐悲鸿的友人曾经常光顾这里,谈艺、作画、叙家常。1953年他病逝后改为纪念馆,房间内家具陈设均为徐悲鸿在生命最后阶段使用过的原物。

在二层展厅门口,创作于1940年的油画《愚公移山》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格局,人物集中并列,顶天立地,传达着百折不挠、移山填海的伟大力量。专家表示,这件作品是中国人物画空前的史诗作品。徐悲鸿创作时,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,但他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,艰苦奋战,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。画的旁边还同时展示了部分创作时的画稿,为观众还原了这幅传世佳作的创作过程。

据介绍,徐悲鸿馆藏品共2416件,未来将定期更换展陈,馆藏的徐悲鸿作品和古代美术作品未来将陆续与观众见面。同时,纪念馆不仅是一座名人纪念馆,更要打造一个集学术、研究、教育、交流的平台。该馆四层多功能厅建有一流信息化的会议系统,可以满足数字化会议、高清晰显示、数字扩声、同声传译、视音频资源传输等功能。未来,纪念馆还会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体验活动,并引入更多专业讲座。


责任编辑:周思杨